首页 > 脱贫攻坚在行动(已归档)

山阳县渔业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纪实

发布日期:2017-10-26 15:38:58     来源:商洛水务     作者:山阳县水务局 李晓东         浏览量:41775

山阳县始终坚持“发挥水资源优势,发展名优水产品,延伸渔业产业链,助推群众产业脱贫”发展理念,抢抓市县“脱贫攻坚”战略机遇,把水产养殖和渔业建设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科技引导、技术培训、项目支撑、示范引领等有效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全县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水产养殖水面1005亩,水产品年产量520吨,产值1000万元,亩均收入1.1万元。主要养殖企业8个,其中:大鲵养殖场2个,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池塘养殖企业3个。预计到12月底,完成水产品产量560吨,实现产值1500万元,为全县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扶贫开发之路。

推广主导品种,发展特色渔业。山阳县委、政府根据立地条件和渔业发展现状,按照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渔业推广工作要求,确定渔业推广的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县水务、渔业部门近三年来累计免费投放鲤鱼、草鱼、大鲵、金鳟、虹鳟、鲟鱼等优质鱼种300万尾。宽坪镇黑龙谷水产养生园以水域开发和建设渔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一次性解决了50个贫困户的就业和创业,延坪镇西河村清泉种养专业合作社与中介恒远水产养殖公司强强联手精心研究鲟鱼养殖的新技术,不断提升“冷水鱼”的养殖水平,延伸了鲟鱼养殖的产业链。

培养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2017年,市、县水务局确定了3名水产养殖扶贫示范户和2个渔业扶贫示范基地。延坪镇西河村、中介村两个养殖场通过组成专业合作社,不仅吸纳了周边26户群众参与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而且解决了该村20余户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中介村的鲟鱼养殖场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00多万元,养殖规模和水平还在不断上升。石佛寺镇板庙村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通过产业的联资联业,发展金鳟、鲟鱼等冷水鱼养殖,一期的三个池塘已经基本建成,基本实现移民安置点100户贫困户的产业全覆盖。今年5月,县水务局在兴平市购进优质鲤鱼、草鱼6800多斤,一次性投放在高坝井岗村养殖场,极大的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目前,累计使26户农户通过发展水产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5月24日,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在黄金时段专题报道了这条新闻,人民群众备受鼓舞。

加大项目争取,夯实发展基础。近几年来,县渔政部门坚持以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精心编制了《 山阳县丹江源健康养殖扶持项目》,《陕西黑龙谷水产养生园渔业财政补助项目》等渔业基础设施项目15个,累计申报资金175万元,抢抓生态农业开发的有利时机,编制《陕西黑龙谷生态养生园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等科技项目3个,补助资金50万元,协助申报“绿色贷款”50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编报和争取,有效弥补了群众在发展水产养殖方面资金缺乏、技术不足的短板,夯实了全县渔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今年6月,宽坪镇黑龙谷水产养生有限公司在被市水务局授予“市级渔业脱贫示范点”,高坝井岗村天柱生态渔牧专业合作社被市水务局授予“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面对2018年的扶贫目标和任务,县水务局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不断把水产养殖和渔业产业建设发展做好、做优、做强,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更好的助推作用。

(一)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品牌渔业。县水务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贫困户的闲置田地,通过土地流转,改造农村荒芜土地,以水产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让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或参与生产经营等方式发展水产养殖。县水务局派出4名水产科技指导人员深入到18个镇(办)帮助指导贫困村,找准脱贫产业、制订扶贫规划,突出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势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载体,强力推进“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渔业产业脱贫攻坚模式。未来三年,指导创建15个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场;培育养殖增收示范村20个以上,每个镇至少培育1个以上特色养殖品种品牌。根据山阳县水域条件,积极发展大鲵、金鳟、鲟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基本形成特色显明,效益良好的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建设大鲵驯养繁殖基地4个,冷水鱼养殖基地10个,扶持培育年产值2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个,辐射带动1500户农民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二)开展“帮送结合”,引导产业发展。加快编制特色养殖产业扶贫规划,进一步明晰帮扶思路和帮扶措施,结合现有的帮扶政策,把水产科技推广的新技能和新技术全面普及到基层,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之中,使广大群众能够用最新的水产科技推广技术提高致富脱贫能力。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大力创建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区,加强信息管理、搭建产品销售平台,着力帮助指导贫困村开展水产养殖。坚持以涉渔企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为主体,探索渔业科技服务体系向村户延伸的新模式,构建渔业科技进企入户的便捷通道,提高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不断加强技能培训,尤其是对示范户、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致富能力、创业能力和带动能力。

(三)加强技术指导,助推产业发展。按照“引进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工作目标,定期举办水产养殖产业技术培训班,适时邀请省市水产养殖专家、养殖大户到贫困镇村开展专题培训和进行现场指导,丰富养殖户的专业知识和养殖新技术。同时,依托全县水库资源优势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以大鲵鱼、鲟鱼、鲈鱼、虾、鳖等高附加值名特优品种水产为主,积极探索观光渔业、名特优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养殖和庭院养殖等新型水产品养殖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发展观赏休闲渔业、垂钓渔业和旅游渔业,使渔业成为山阳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500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700吨,大鲵产量32吨,渔业经济总产值5800万元。

(四)加大项目争取,夯实发展基础。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大“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产科技推广项目”“健康养殖扶持项目”“渔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等财政补助项目的申报争取力度。计划三年内争取渔业补助项目资金500万元;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对接,积极贯彻落实每亩池塘给予5万元贴息贷款扶持政策,争取财政把水产养殖项目纳入预算之中,每亩按2万元给予专项补贴,彻底解决农民群众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的后顾之忧。“十三五”期间,由水务、渔业部门计划投资6000万元,在宽坪镇、漫川关镇流转土地1530亩,放养大鲵2000尾,放养鲟鱼、鲤鱼、鲫鱼、草鱼、鲤鱼苗种100万尾,在延坪、宽坪镇建设标准化渔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在高坝、银花镇建设标准化池塘12000平方米,在全县打造2个“市级鲟鱼养殖示范基地”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100个。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使水产养殖项目基地建设的引导和辐射作用更加突出,用渔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帮扶贫困群众走上小康路。

(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各方参与。编写《2017---2019年水产养殖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明确未来三年脱贫攻坚水产养殖发展目标和责任分工,认真总结精准帮扶工作的好经验,提取好做法,广泛收集水产养殖产业助推扶贫脱贫的典型事例,编印成册,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发展水产养殖。对积极发展水产养殖的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引导和扶持养殖龙头企业入驻贫困村开办养殖场和养殖基地,指导贫困村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把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版权所有 商洛市水利局。未经授权禁制复制或镜像。

网站地图 丨 地址:商洛市北新街 134号 丨 邮编:726000 丨 网站标识码:6110000010 丨联系电话:0914-2389855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055号 丨 ICP备案号: 陕ICP备20210062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