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经济导报:建设“河长体系”制度“联网”是关键

发布日期:2017-06-12 08:28:18     来源:商洛水务     作者:转载自水利部网站         浏览量:3091

近段时间以来,多个地方陆续公布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建设四级联网的河长体系”这一发展目标。“河长制”,是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这一制度将在全国江河湖泊全面推行,从制度上保障河湖功能的永续利用。

饮水思源,治水寻源。一个地方、一片区域、一条流域的河长体系应该怎么建,还是应该多从源头找规律。

从自然规律看,水无常势,不受行政区划的束缚,自由流淌。建立河长制,形成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共治,对于推动形成跨地区治水新格局,探索流域性治水模式至关重要。

以往,治水由部门负责、多头管理,随着各地河长体系的建立,今后变为由河长负责、部门共治。治水思路的变化,折射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在这方面,尤其要注重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将流域思路贯穿规划编制、标准设定、职能配置、环评操作、监测执法的每一个环节,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从发展规律看,一个地区的发展模式、生产力布局,对包括水资源在内的生态环境有着根本影响。建立四级联网的河长体系,关键是要让相关制度互相联网、形成体系。

例如,河长制若能与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绩效评价考核等重大改革试验“多管齐下”,使河流上下游地区联动开发、联动保护、联动受益,从而使整个流域共享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成果,则能从制度上保障河长发挥最大作用。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追求有质量的发展道路上,河长任重道远。

例如,要摸底,对于每条河流的水生态现状,以及左右岸企业生产排污情况,河长要心中有数。要协同,既要因地制宜,拿出“一河一策”,又要上下联动,协同治理。要统筹,诸如排污口如何设置这样的细微环节,需要调动更多部门参与。要共治,要善于从制度设计层面,动员河流附近的企业、百姓共同参与,为环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示范样本。

对于这样一种治理思路的转变,作为“三大战略”之一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其流域治理特点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一次调研中,一位熟悉规划编制的专家表示,正在编制的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面临“两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上游地区的产业限制可能会更加严格,比如,水源涵养地的各类开发活动将受到更多限制。从发展的角度看,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负面清单产业限制越多,转型的阵痛就会越强烈。

如何通过流域共治,实现上中下游的共同利益,这虽然是一道综合题,但其中河长如何治好水,颇具挑战。

版权所有 商洛市水利局。未经授权禁制复制或镜像。

网站地图 丨 地址:商洛市北新街 134号 丨 邮编:726000 丨 网站标识码:6110000010 丨联系电话:0914-2389855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055号 丨 ICP备案号: 陕ICP备20210062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