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奋力追赶超越 决胜全面小康 为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商洛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7-01-11 14:14:38     来源:商洛水务     作者:转自商洛市政府网站         浏览量:3125

陈俊

(2016年12月19日)

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共商洛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商洛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刺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适应新要求,把握新形势,落实新任务,汇聚新能量,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为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而努力奋斗。

一、五年砥砺前行,成就催人奋进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商洛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三期叠加”的复杂严峻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聚焦“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深化改革中破解难题,在从严治党中凝心聚力,顺利完成了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难事,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良好开局,谱写了商洛发展新的辉煌。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狠抓第一要务不动摇,着力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计,2016年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1.9%,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500美元;财政总收入是2011年的1.8倍,地方财政收入比2011年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是上个五年的2.8倍,兴建了一批补短板、蓄动能的重大项目。西康、西宁铁路复线建成投用,谋划多年的山柞高速、商洛电厂、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开工,中药材战略储备库、动力电池、硅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西武、西渝高铁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支撑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坚持依托资源、依靠科技,力促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产值年均分别增长46.6%、33%,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6%,增速连年领跑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商丹园区创建省级商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获批,新建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15个,促进了企业聚集、产业集群和产城融合,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矿业占比下降5.9个百分点。以旅游为重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金丝峡成为目前陕南唯一一家、全省第7家5A级景区,新建4A级景区8个,高A级景区数量名列全省前茅;精心打造了秦岭生态旅游节和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两大品牌节赛,成功跻身“中国旅游百强市”,“秦岭最美是商洛”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生态农业发展成为全省亮点,新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9个,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产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坚持做强城市、做精县城、做特城镇、做美村庄,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5%,较2011年提高11.3个百分点。“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成效初显,环城北路、商鞅大道、市文化艺术中心、商丹和商洛城市干线等“十大城建”工程相继建成或基本完工,朝阳片区、通江路东侧等“十大棚改”项目推进顺利,南秦新区加快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县城扩容提质进程加快,六县县城全部建成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12个镇进入全国重点镇,漫川关、棣花、云盖寺等特色小镇闻名全省,朱家湾、前店子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探索出了“以镇带村、镇村一体、服务景(园)区、连片开发”的城乡统筹新路子。

生态优势更加彰显。坚持绿色循环发展不动摇,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10大循环产业链、16个标志性工程全部建成,成功跻身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生态优势正加速向发展优势转变。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计划全面完成,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流域治理“河长制”经验在全省推广。秦岭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造林绿化、退耕还林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到67%,较2011年提高4.7个百分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万元GDP能耗五年下降16%,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商洛蓝”成为最响亮的城市名片。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坚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镇村综合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展,陆路货运口岸及省级出口基地加快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4%,总量跃升全省第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五年累计达到1747.5亿元,19家国内外500强企业落户商洛,大企业、大集团引领作用日益显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热潮,新建各类众创平台40个,一大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成为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力量。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全面落实“两个80%”,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5%、13.4%。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三带一创”产业精准脱贫模式、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走在全国前列,“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五年间,51.8万人稳定脱贫,8万户居民通过安居工程喜迁新居,10.4万户38.3万人依靠移民搬迁告别深山,8.1万城镇居民实现就业。社保体系持续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教育质量持续提升,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连年稳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整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硕果累累,以《带灯》《沉香》等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剧目亮相全国舞台。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镇安县残疾人运动员张丽在第15届里约残奥会上摘得4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商洛增添了光彩。(下转第二版)

民主法治有序推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更加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涌现出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巩固了团结奋进的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商南、山阳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有效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军民融合有序发展。依法治市稳步推进,“六五”普法圆满完成。平安商洛建设成果丰硕,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能力持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完善,法治信访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公众安全感稳居全省前列,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全面落实“三项机制”,树立了能者上、干者容、庸者下的鲜明导向,圆满完成县镇党委换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五个五”党建经验受到中省充分肯定,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党风廉洁建设持续深化,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同志们,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共同面对考验、一起迎接挑战,使得这五年成为商洛发展历程中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优、城乡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历届市委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商洛市第三届委员会,向所有为商洛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砥砺奋进,为商洛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开辟了更加美好的前景,同时也积累了值得铭记的宝贵经验。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商洛的事情,必须坚持科学谋划发展路径,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自觉把中省决策部署与市情实际紧密结合,积极研究新情况、落实新理念、探索新办法、推出新举措,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商洛特色的发展路子;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更好调动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始终保持面向世界、面向时代的宽阔胸怀,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昂扬锐气,始终保持善于学习、勇于革新的进取姿态,切实为加快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必须坚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不断强化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统筹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让青山绿水始终成为商洛最厚重的底色,切实筑牢健康发展、永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必须坚持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从严管党治党,更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持续巩固心齐、气顺、劲足的大好局面,不断凝聚团结兴商、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这“五个必须坚持”,既是我们过去五年探索实践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吹响新号角的信心和底气,激励着我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仍不解放,因循守旧、封闭狭隘、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意识仍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开拓精神、进取意识还不够强,运用新理念推动新发展的办法还不够多;经济发展仍较滞后,总量偏小、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等固有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又面临着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新挑战,加快追赶超越压力巨大;改革开放仍需深化,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不少,用市场化手段破解难题的能力不强,各类人才短缺,创新能力偏弱,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民生保障仍待加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群众收入普遍不高,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从严治党仍要加力,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个别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发展理念、执行能力有待提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正确把握形势,科学绘制蓝图

今后五年,我们党将迎来十九大和建党100周年,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目标,将是这五年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件,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至高无上的光荣使命。

综观时代发展大势,我市将迎来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家战略看,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商洛已成为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有利于我们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借势借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从宏观环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交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为我们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带来了难得契机。从政策机遇看,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快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及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我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叠加;省委、省政府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西商一体化发展,为我们激活要素、释放潜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自身优势看,我市生态优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富集,随着我国逐步进入消费社会、休闲时代,随着西武、西渝高铁将来的建成通车,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我市的发展优势将更加彰显,将会迎来一个机遇更加凸显的发展时代。我们一定要抓住用好这些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追赶超越、绿色发展主线,坚持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之路,接力打好精准脱贫、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五个攻坚战,倾力打造秦岭休闲之都、丝路产业新城,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而努力奋斗。

――建设创新商洛,就是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贯穿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产业链耦合创新链、吸引资本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体制机制。到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左右;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0亿元;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42%和16%以上。

――建设美丽商洛,就是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绿色作为首要选择,系统推进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全域旅游等绿色产业,加快推进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绿色化提升,全面确立绿色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到2021年,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10%、12%;“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及“网格化”“串珠式”小城镇群成为秦岭山区城镇化的典型范例,城镇化率达到65%;森林覆盖率达到70%,湿地面积达到50万亩,商洛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建设幸福商洛,就是坚持全民共享小康成果,把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考量,以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为核心,更好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让老百姓拥有更丰厚的收入、更优质的教育、更体面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到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3万元和1.5万元,年均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全社会崇尚文明蔚然成风,民主法治不断健全,公平正义充分体现,群众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的发展路径:

――产业绿色化,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园区建设环境友好、生产流程智能洁净、生产方式绿色环保、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的思路,聚焦“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采用先进技术推进有色、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加快新材料、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扩量升级,促进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及林下经济规模扩张,推动生态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体验并重转变,基本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体系,让绿色成为富民强市的首要基点。

――城镇景区化,就是更好地发挥生态优势,以秦岭特色小镇为抓手,走秦岭山区特色城镇化之路,按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统筹好城镇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管理,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让城镇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田园景观化,就是以商洛大地为图,以秀美山川为基,以农田乡村为形,深入开展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创建,科学编制乡村综合发展规划,强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统筹实施农村清洁、农田水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等工程,坚持示范引领、点面结合、连片推进、全域打造,培育田园乡村、保护田园生态、经营田园风光,让“八山一水一分田”成为秦岭腹地生动鲜活的田园景观,让“满目苍翠、四季皆景”成为商山洛水最重要的体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机统一。

同志们,崇高使命需要我们敢于担当,伟大事业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责任所在。我们一定要自觉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于作为、善谋敢为的责任感,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人民期待、无愧于岗位职责的工作业绩,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奋力书写商洛发展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三、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

“追赶超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的殷切嘱托,也是商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今后五年,我们必须把追赶超越作为全市最重要的中心和大局,明确主攻方向,强化工作举措,全力加快创新美丽幸福商洛建设,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首要任务。要聚焦“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综合采取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持、健康保障、社会兜底等措施,逐级夯实“四级书记”责任,确保2018年商南、柞水脱贫摘帽,2019年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镇安脱贫摘帽。

突出抓好产业脱贫。把发展产业作为关键举措,抓紧编制贫困村综合发展规划,逐村确定1-2个特色主导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面推广“三带一创”产业精准脱贫模式,因村制宜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乡村旅游、光伏发电、农村电商等产业脱贫项目,探索多种形式的利益链接,让贫困群众既能脱贫又能致富。按照“摸清家底、盘活资源、市场运作、滚动发展、富民强村”的思路,加大资金扶持、贷款担保、股权(债权)投资力度,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增强贫困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深入实施金融脱贫。把金融保障作为重要支撑,务实推进与政策性银行的战略合作,深化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精心做好项目编制、申报和对接,加速贷款资金落地,全面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稳步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做大脱贫贷款储备金池子,着力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大力推广“脱贫贷”“产业贷”“税信贷”等金融产品,发展林权、农业基础设施抵押和农业保险等业务,构建普惠性金融服务体系。

系统推进移民(脱贫)搬迁。把移民(脱贫)搬迁作为治本之策,统筹推进扶贫、生态、避灾等各类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紧盯6.7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任务,强化措施、加快进度,确保2018年底全面完成。坚持集中安置为主,按照靠近城镇、靠近园区、靠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的思路,科学规划集中安置点,配建一批标准化厂房或产业园区,实现安居与乐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

全面夯实脱贫责任。严格落实区县主体责任,做到领导工作实、任务部署实、资金保障实、督查验收实、贫困退出实。完善脱贫协作机制,深化与南京市的扶贫协作,落实部门包扶责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健全精准退出机制,完善脱贫验收办法,做好第三方评估和脱贫绩效群众满意度测评,确保脱贫验收结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二)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这是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打造“334”十大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新的绿色产业体系。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突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园区承载三大重点,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每年滚动实施30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推动矿产建材向“绿色矿业+新材料”方向转型,绿色食品向特色产品、有机食品方向发展,生物医药向精度提纯、新药创制、高端定制方向转变。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策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力争2021年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5%以上。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以商洛高新区为龙头,以商丹园区和洛河工业园区为重点,打造“一区两园”发展新格局,持续抓好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强产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实现园区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把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建成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促进核桃、板栗、茶叶等特色农业品质提升,实现农产品向精美商品和时尚礼品转变,做实叫响“商洛山地农产”品牌。以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加快农业与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突破,引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运用“互联网+农业”,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商洛、走向全国。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按照“精品景区+秦岭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着力创建国家旅游休闲度假集中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市,精心打造品质旅游、全域旅游、活力旅游、智慧旅游、品牌旅游。务实推进大秦岭旅游核心区建设,持续抓好景区提档升级,力争到2021年全市4A级以上景区数量较2016年翻一番。支持商南、镇安、柞水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抓好漫川关国家旅游度假区、商於古道文化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培育商洛旅游新名片。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开发旅游产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形成观光体验与休闲度假并重的旅游产品体系。深化“一节一赛”品牌,精心策划创办秦岭山地马拉松赛,拓展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等新型旅游休闲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产业向多业融合转变,进一步唱响“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

培育新型服务业态。把服务业作为调结构的战略支点,围绕消费新需求增加有效供给,推动现代服务业层次提升、质量提高。增容扩量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研发设计、融资租赁、仓储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积极培育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优化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家庭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层次,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对接“健康中国2030”,培育医养结合、理疗康复、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产业,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生活消费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这是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以“一体两翼”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建设秦岭特色小镇,努力形成以小城镇群为主要形态的秦岭山区特色城镇体系。

全面推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内涵式发展。以西商一体化发展为引领,按照“核心板块支撑、产业长廊带动、快速干道连接、优美小镇点缀”的思路,全面提高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坚持“做强一体、提升两翼”,加快洛南、丹凤撤县设区步伐,构建商丹、商洛城市干线路域经济带,基本建成丹江、洛河两大产业长廊,促进人口和产业协同聚集。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中心城市品位提升工程,抓好金凤新城、商洛妇女儿童医院、洛南城市森林公园、丹凤环城北路等项目,策划建设一批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及立体停车库项目,健全城市供气、供热、供水、人防等公共配套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深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立责权一致、重心下移、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

精心打造秦岭特色小镇。按照“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的模式,坚持靠近城区、靠近景(园)区,紧扣“规划理念新、产业定位准、文化挖掘深、小镇环境美”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打造,集中建设2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要素齐全的秦岭特色小镇,巩固提升各类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力争5个以上进入省级特色小镇,3个以上进入国家级特色小镇。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山阳撤县改市,支持其他各县发挥优势建设精品县城,加速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聚集,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不断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强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围绕互联互通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以高速公路为龙头,以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推动山柞高速、西武高铁建成通车,力促西渝高铁、榆商高速开工建设。抓好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气化商洛”等项目,确保商洛电厂建成运营。坚持防水与蓄水并重,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水利项目,全面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有力支撑。要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着力构建生态经济发达、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舒适宜居、制度健全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

加快绿色循环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拓展10大循环产业链,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循环化改造,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农林废弃物、建筑垃圾、工业废料资源化利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把项目建设环保准入关口,实施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推广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太阳能、地热能应用比重,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完成节能减碳减排任务。

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完善空间开发布局。扎实推进生态建养,加强秦岭生态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实施好“治污碧水、降尘护蓝、生态修复、农村清洁”四大工程,启动新一轮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做美水景观、优化水生态、保障水安全,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四城”联创,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继续抓好城周绿化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保持商洛“环境美、人宜居”的独特魅力。

倡导绿色文明新风。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利益导向、考核评价、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完善资源利用政策,编制全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落实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开展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五)持续保障改善民生。这是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根本目的。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着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继续推进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解决好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改善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划片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以教育公平更好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完成市职教集团组建,支持商洛学院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支撑保障六大体系建设,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组建医疗集团和医疗联合体,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身运动,以全民健康支撑全面小康。

进一步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引领”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统筹抓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市内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健全低保救助、特困人员供养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发展社会慈善和福利事业,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动养老服务、残疾人托养多元发展,建立覆盖城乡、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这是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活力源泉。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通过扩大开放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狠抓重点领域改革。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快“放管服”改革,深化国企国资、财税、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健全要素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让政府更加有为、市场更加有效。以回应群众关切为导向,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教育文化、户籍制度等改革,不断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协调推进民主法治、社会管理、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努力构建充满活力、更有效率的社会环境。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内外友城交流合作,主动跟进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力促商洛二级陆路货运口岸建成通关,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支点。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首要任务,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突出绿色招商、资本招商,探索境外招商,新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持续抓好省级特色出口基地建设,以光伏产品、生物医药、农特产品出口为重点,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延伸产业链,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深化科技管理和资源统筹改革,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四主体一联合”,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搭建一批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商洛高新区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创新资源、吸纳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商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更好发挥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培育壮大非公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全面落实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推动双向对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非公经济发展层次。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

(七)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内在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更好发挥文化思想引领作用,切实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创新方式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落细落小落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整治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推进诚信商洛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强化正能量。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文明城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化移风易俗、家风家训传承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切实管好阵地、队伍和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加强党的历史和形势政策教育,精心开展追赶超越等主题宣传,积极组织对外宣传活动,讲好商洛新故事,传播商洛好声音。着力加强网络建设管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积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形成覆盖城乡、标准均等、便捷实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度挖掘商洛历史、红色、民俗、戏剧等文化资源,引导文艺工作者推陈出新,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顺应文化发展新趋势,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互联网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文化消费市场。

(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这是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民主与法治双轮并驱、两翼共振,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高民主政治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依章履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巩固扩大双拥成果,开创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

深化法治商洛建设。加强立法能力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物保护等方面,稳步开展立法工作。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着力打造法治政府。深化司法改革,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形成崇尚法治、信仰法律的良好氛围。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社会,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深入推进“平安商洛”建设,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严格落实维稳第一责任,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必须更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自觉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坚持严字当头、管处用力,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过硬、全面提升。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全面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主阵地作用,着眼“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分级分类开展精准化、有针对性的干部教育培训,促使党员干部开阔发展视野、优化知识结构,以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提升、能力上的增强,更好地引领全市改革发展。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坚强战斗堡垒。牢固树立夯实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以“五个五”党建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机关、非公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深入实施党建领航脱贫攻坚,扎实开展“两建两带”,着力加强镇办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骨干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资源优势。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七项重点任务”,深化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和社区党组织“评星定级”活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严格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铸就发展中流砥柱。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刚性落实“三项机制”,支持实干、宽容失误、鼓励创新,旗帜鲜明地选用踏实干事、扎根一线、甘于奉献的干部,坚决调整阳奉阴违、弄虚作假、不干实事的干部,全面激发各级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积极推行干部任前预审、个人事项报告、干部选任全程纪实等制度,严防干部“带病提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打破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体制壁垒,统筹抓好高层次人才集聚、本土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服务管理,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聪明才智充分施展,更好助力创新美丽幸福商洛建设。

(四)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巩固良好政治生态。驰而不息改进干部作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盯住重要时间、重要节点,聚焦“四风”新问题,加大明察暗访和查处力度,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认真落实《巡视工作条例》,扎实开展巡察工作,突出政治巡察基本定位,紧扣“六大纪律”,围绕“四个着力”,瞄准重点领域,紧盯重点人员,专注重点事件,检查重点问题,充分发挥巡察震慑效应。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等党规党纪,促使党员干部心存敬畏、严于律己,不越红线、不出底线。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违规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打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五)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永葆党的先进纯洁。把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全面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规范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经常性提醒和批评制度,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研究重大问题,不断推进党务公开,确保决策科学民主、执行规范有序。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聚焦“关键少数”,把党内监督同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等紧密结合,健全监督体系,夯实监督责任,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完善制度实施后的评估和督查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督促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规不依的人和事实行“零容忍”,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全面走向严紧硬,为加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同志们,宏伟蓝图振奋人心,神圣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为加快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 商洛市水利局。未经授权禁制复制或镜像。

网站地图 丨 地址:商洛市北新街 134号 丨 邮编:726000 丨 网站标识码:6110000010 丨联系电话:0914-2389855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055号 丨 ICP备案号: 陕ICP备20210062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