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专栏(已归档)

商洛市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

发布日期:2012-03-21 08:56:57     来源:商洛水务              浏览量:30183

我市2010年有农业人口158.66万人,占总人口的64.8%,全市生产总值中农业占35.1%,这就决定了我市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必须把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重点来抓,只有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实现小康,才能为我市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全市总土地面积19292平方公里,目前有农耕地288.47万亩,其中无水基本农田153.75万亩,灌溉面积57.98万亩,合计211.73万亩,农业人均基本农田1.22亩,农业户均水浇地1.06亩。


一、全市农田灌溉设施现状
全市现有农田水利工程26034处,有效灌溉面积57.88万亩,各级渠道1464条,抽水站169座,水库52座,塘池683座,机电井7065眼,小土井4036眼,水窖12300,堰坝2665座。经过2007年全市农田水利工程普查,无水基本农田保存达标率为72%,灌溉面积保存达标率为99.6%,折合全市无水基本农田111.33万亩,灌溉面积57.64万亩,合计基本农田170.21万亩。由于加强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1949年全市常用耕地322.88万亩,粮食总产19.06万吨,农业人均占有粮食160.94公斤;1978年全市常用耕地257.51万亩,基本农田101.23万亩,农业人均基本农田0.52亩,灌溉面积41.42万亩,粮食总产量52.35万吨,农业人均占有粮食271.20公斤。至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71.05万吨,农业人均占有粮食447.8公斤,粮食总产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3.7倍和1.36倍,农业农业人均占有粮食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2.78倍和1.65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建设标准低,骨干工程老化破损严重,不能满足正常灌溉的要求。
我市灌区引(输)水系统主要由渠首、输水干支渠及田间工程组成。灌区大部分渠系工程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限于当时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工程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施工队伍以民工为主,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先天不足,干、支渠渠道衬砌率低,大部分渠道为土渠运行,而且已衬砌渠道及建筑物已运行二、三十年以上,其运行年限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由于工程老化失修,长期带病运行,致使渠道引水能力下降。加之建筑物不配套,严重影响了灌区的正常灌溉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2、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
我市各个灌区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灌区斗、农渠乃至干、支渠大部分仍维持土渠运行。田间配套不仅标准低,而且面积小,设施不完善,配套建筑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和破坏,对农业生产和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着直接影响。
3、水源工程供水能力不足。
一是灌区缺少高保证率水源。二是河道水文、地形发生变化,饮水渠道和水井无法供水。三是一些地区基本建设等生产建设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机井水位下降,水量减少,不能满足灌溉要求。
4、灌水技术落后,灌溉定额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我市各个灌区灌溉制度及作物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灌水方式落后,灌溉田块偏大,大水漫灌、串灌现象严重,大量的水进入田间后以深层渗漏形式损耗,不仅未能促进作物增产,反而带走了土壤中水溶性养分,造成了水资源的极端浪费。
5、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各部门用水量急剧增加,目前农业灌溉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用水占国民经济总用水量的50%左右。由于河源来水时空分布不均,作物需水期河流来水量少,造成灌区作物生长发育期的“卡脖子旱” ,季节性缺水的局面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6、灌区管理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健全,管护设施简陋,灌区水价偏低,水费征收不到位,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手段落后,灌区管理体制不顺。


三、我市农田水利发展探讨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历来非常重视。今年更是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做出了《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必将对我国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农田水利作为薄弱环节急需得到加强,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好,夯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利基础。
1、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旱涝灾害必将是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障碍,大搞农田水利是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根本措施,必须长期坚持。我市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农田建设、中小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发展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大搞面上“五小”水利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为重点,推进农田水利事业跨越发展。
2、切实落实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的支持力度。二是动员群众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3、坚持项目带动,依托项目促发展。根据国家投资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我市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要以抓项目为龙头,以项目建设带动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
4、加快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步伐。中型灌区是我市发展灌溉农业得重点区域,也是农业高产区。灌区改造要以灌区自流引水水源工程,干支渠系工程的节水改造和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结合水价改革)示范区,增强示范效应。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把中型灌区建设成旱涝保收、生态良好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5、大力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照“小工程大群体”的思路大力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因地制宜的采用小水库、小塘堰、小水窖、小泵站、小涝池等“五小工程”,以小流域或村组为单位建设小型灌区,逐步扩大形成连片规模。
6、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我市经济作物和设施大棚等发展较快,而灌溉条件是设施大棚生产必须的具备的条件。喷灌、滴灌、微灌、微喷等灌溉技术是大棚生产的优选灌溉方式,这些灌溉方式具有灌溉时间灵活、定量准确、土壤水分均匀、不破坏土壤原有结构、没有土壤养分流失、可以和施肥同时进行、节约用水等优点,能够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田间水分和空间湿度,促进作物生长。同时一些大田经济作物采用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也能大大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益。
7、注重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保证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规模小,建后管理是保证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要落实管护责任,制定用水管理制度和合理的水价,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基金。

 

版权所有 商洛市水利局。未经授权禁制复制或镜像。

网站地图 丨 地址:商洛市北新街 134号 丨 邮编:726000 丨 网站标识码:6110000010 丨联系电话:0914-2389855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055号 丨 ICP备案号: 陕ICP备2021006244号-1